質量管理是一門科學,它是隨著生產技術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有著自己的一般發(fā)展過程。質量管理的發(fā)展,一般經歷了三個階段,即質量檢驗階段,統計質量控制階段,全面質量管理階段。質量教育培訓是企業(yè)經營管理的必要手段,我們通常把質量教育當作全面質量管理的“第一道工序”,質量教育和培訓主要包括質量意識教育,質量管理知識教育,專業(yè)技能教育。在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工作中,能夠幫助建立基本的秩序和準則的工作是標準化工作,因此,我國專家總結全面質量管理實踐經驗,提出“三全一多樣”,即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全員的質量管理,全企業(yè)的質量管理。
質量改進是質量管理的一部分,它致力于增強滿足質量要求的能力。為了保證實現質量改進的目標,現場工人以共同的志向,共同的利益組成質量管理小組,針對生產出現的問題,選擇了課題,并開展活動。QC小組在設定目標值時應注意:目標值應與課題一致,目標值應反應問題的全貌,目標值應切實可行,這樣才能檢查,才能對比。QC小組活動應用的工具,有最基本的二圖一表,即排例圖、因果圖和對策表,其中因果圖的用途是尋找影響產品質量的原因及其中的主要原因。排例圖是將質量改進項目從最重要到最次要順序排例而采用的一種圖表,排例圖由一個橫坐標和兩個縱坐標組成,其橫坐標表示項目,縱坐標分別表示頻數、累計頻率。QC小組活動成果的評審一般經過現場評審和發(fā)表評審兩階段。
2015版ISO9001標準中提出質量管理十項原則反映了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思想,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再也看不到《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這類中國人難以理解的文件形式,統一用“形成文件的信息”取而代之。通篇也看不到“記錄”這兩個字眼了,統一用“活動結果的證據”取而代之。2015版ISO9001標準第五章領導作用,要求企業(yè)管理者的質量職責包括確定質量方針,制定企業(yè)整體的質量目標,實施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第六章資源管理相當于質量管理體系的策劃階段。
現場是職工從事各種勞動,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和精神文明的直接場所,現場質量管理的主要任務是質量控制,現場作業(yè)人員的工作目標包括實現班組或崗位的工作目標,確保顧客或下工序滿意。顧客滿意,是顧客接受產品和服務的實際感受與期望值比較的結果。質量職能是為了使產品或服務具有滿足顧客需要的質量而需要進行的全部活動的總和。質量檢驗是借助于某種手段或方法,測定產品的質量特性,然后把測定的結果同規(guī)定的質量標準比較,從而對產品作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斷,質量檢驗的實質是事后把關。對檢驗工作的考核主要包括數據記錄的正確性,及時性和完整性。質量檢驗職能中,最基本、最主要的還是把關的職能,根據質量標準要求,把不合格產品剔除出來。什么是不合格品?不合格品指不滿足要求的產品。對不合格產品進行標識的目的是防止產品混淆或誤用。質量控制是解決系統因素引起的,偶然因素引起的,異常性波動引起的問題,從而確保產品的質量能滿足顧客、法律法規(guī)等方面所提出的質量要求。